台灣位居北半球且剛好在北迴歸線上,基本上北迴歸線會橫切過台灣,也就是由東到西形成一條線,每年隨著季節變換,太陽直射北半球的位置會從赤道一路往北來到這條北迴歸線,也就是「夏至」的時候,然後再慢慢的往南回到赤道,最遠達南迴歸線,也就是「冬至」。所以當台灣在盛夏的時候,巴西、澳大利亞這些剛好在南迴歸線上的國家正好是隆冬。
就因為這樣,所以在台灣有三個與北迴歸線有關的標誌,一個在西台灣的嘉義水上鄉下寮村,兩個在東台灣的花蓮(瑞穗香舞鶴村、豐濱鄉靜浦村)。
這也是為何住在台灣南部的朋友,可以明顯感覺一年四季太陽光照射的位置會有明顯得變化,有時候太陽會從南面的牆壁上射進屋子,有時候從北面的窗戶進來,因為太陽會隨著季節的變換而移動南北的位置。如果你有興趣也可以選在「夏至」這天正午,來到北迴歸線標誌的地方體驗一下真正的「日正當中」的感覺。
就因為有著太陽移動的太體運行這麼一層意義在,所以在嘉義水上的北迴歸線標誌的公園上有著太陽系的各星球坐落其間;又因為跟太陽的移動有關,所以在北迴歸線太陽天文館內也有「日晷(ㄍㄨㄟˇ)」的介紹,日晷就是古代人利用太陽的陰影來計算時間的一種工具。
嘉義的北迴歸線標誌其實已經演進到了六代,自第一代標誌設立於日治時代的1908年,當時為了紀念台灣鐵路全線通車而建成,到現在已發展成為一座大型公園,並蓋了一座太陽館(第六代)結合天文觀念的宣導。(關於北迴歸線標誌的歷史參考自嘉義縣戶外教學學習網)
其實這篇文章早就該發了,可是後來一直忘了,也找不到之前的照片,今次重新拍照,發現這裡多了太空火箭及太空船的展示,下次路過可以過來休息並參觀一下。
左圖:第一代北迴歸線標誌,設立於日治時代,西元1908年。為了慶祝台灣鐵路全線通車紀念,後因颱風毀損。
右圖:第二代北迴歸線標誌,設立於日治時代,西元1921年。因第一代標誌毀損而重新設立,當時僅以竹子臨時搭建而成,所以造型上可以看出竹子的竹節。
左圖:第三代北迴歸線標誌,設立於日治時代,西元1923年。因為日本裕人天皇以太子身份巡視時諭令重建而成。
右圖:第四代北迴歸線標誌,設立於日治時代,西元1935年。第三帶因為戰亂及地震毀損,遂重新修整成第四代。
第五代北迴歸線標誌,於民57年(西元1968年)落成。
從太陽館、第一代北迴歸線標誌到第四代北迴歸線標誌可以連成一直線,其實還可以加入第五代北迴歸線標誌也可以,不過照片放不進來。
北迴歸線大概是在北緯23.5度的地方,所以這裡的省道上也有一座北緯23.5度的紅色拱形建築造型。
嘉義北迴歸線太陽館內關於太陽系的介紹。
嘉義北迴歸線太陽館內關於台灣各地「日晷」的介紹。
太陽館內有23件火箭太空船展示品。
廣場上有泰坦二號火箭展示,因為太大了放不進展示館,所以擺放在公園內。
泰坦二號火箭的解說。
火箭太空展的解說。
太陽館前有太陽系的藝術裝置。
公園內有太陽系各星球的造型,這是地球。
公園內有太陽系各星球的造型,這些星球還可以當兒童遊樂用途。
拍攝時值12月底,原本應該在3~4月才開花的粉紅色的風鈴木居然開花了。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