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到有人介紹她家住「後壁」這個地名時,覺得對方一定是在開玩笑,還嬉皮笑臉的告訴對方我住在「頭前(台)」?想不到我後來竟成了那個人的老公。
有許久未曾拜訪「後壁火車站」了,這次趁著要到白河賞荷花的同時,順便繞道「後壁火車站」。發現火車站前的廣場有了許多的變化,在菁寮「無米樂」的名聲大噪之後,這裡似乎也受到影響,在民國2008年9月9日塑起了無米樂冠軍米的幾位代表人物的雕像 ─崑濱伯夫婦、煌明伯、及文林伯,還有一隻代表台灣精神的水牛。
如果你打算從「後壁火車站」走路到無米樂的故鄉「菁寮村」或「墨林村」,哪你大概要走半個小時吧!你也可以考慮坐火車站旁的計程車前往。
▼從左邊算起為「崑濱嬸」、「崑濱伯」、「煌明伯」、「文林伯」,最前面的是台灣水牛。
因為老婆是後壁鄉菁寮人的關係,我們也算是「煌明伯」的遠親,所以感覺對他比較熟悉,他家裡開了一間「隆泰棉被店」。有機會來拜訪「菁寮」時,有緣的還可以看到他親自表演彈棉被的技術。我是覺得看本人比較親切啦!雕像有點嚴肅。至於連抱著「冠軍米」的崑濱伯夫婦雕像,我都有點對不起本人的樣子。
▼煌明伯,我還是覺得本人比較有親切感。
▼崑濱伯夫婦的雕像與本人差很大啊!崑濱伯的右眼幾乎都是處與失明的狀態,所以都是半閉著眼,身材還要稍微再瘦一點。
雕像的後面還有牛車輪造型的磨石子座椅,可供民眾休憩,可惜沒有樹蔭,南部的太陽可毒得呢!應該沒有幾個願意在太陽底下坐著曬太陽吧!
臺鐵的「後壁火車站」還保留著傳統的木造建築,在臺鐵縱貫線屬於三級車站,據說這是南部火車站裡僅存的幾棟木造火車站之一,據知名不具人士偷偷告訴我,目前有林鳳營、後壁、保安、橋頭、南靖還是木造的車站建築。「後壁火車站」整體給人的感覺是小巧典雅。後壁車站創建於光緒28年(西元1902年),比我曾祖父還要老耶!後因民國30年的嘉南大地震致站房傾斜,1943年改建為現有樣式,外觀為魚鱗板,基座是洗石子,是日治時期典型的木造車站。
▼後壁火車站的候車月台。
▼站務室及售票窗口幾乎還保留原來的模樣,少有點子化的改變。
▼ 候車室內有個好像插旗子的基座,我記得以前有看過上面插著小國旗。
▼當你從「後壁火車站」走過來的時候,遠遠就可看到一個突兀的錐形建築,就表示你距「無米樂」的故鄉不遠了,這個錐形建築其實是一座教堂,很特殊吧!再看到這個「太空梭」的社區路牌,就表示你已經到達「墨林村」了。
▼這是從另一端進入無米樂的故鄉菁寮、墨林村的路牌。以前這個地方都叫作「菁寮」,後來抽籤分村名,這裡被分到「墨林村」。
0 意見:
張貼留言